超级植物茶的爆款逻辑:健康营销如何突破同质化陷阱?头条

当羽衣甘蓝登上各大茶饮品牌的菜单,超级植物茶的火爆和创新瓶颈被投射到同一杯饮品中。
超级植物茶有多火?喜茶品牌内部将超级植物茶定义为“现象级单品”。其2024年7月上线“超级植物茶”系列,截至12月底的半年时间里,喜茶累计售出超3700万杯。其中,首款羽衣纤体瓶上线首月卖出350万+杯,随后上线的去火纤体瓶单日最高销量近30万杯。
喜茶打响了“超级植物茶”的关键一枪。枪声响起,惊起全行业。新茶饮自此开始流行“吃草”,超级植物茶一举站上茶饮爆品的C位!
图源喜茶
但另一面,当“超级植物茶”成为各大品牌爆品清单“标配”,当羽衣甘蓝、红菜头、奇亚籽等“超级成分”的排列组合渐成定式,超级植物茶的内卷隐现。这一点,在社交平台上各式“羽衣甘蓝纤体瓶大测评”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消费者开始拿着“放大镜”审视果酸味的细微差别,拆解原料的实际功能,来自消费端的反馈正在倒逼超级植物茶在原料堆砌之外讲出新故事!
01、纤体、美颜……当健康焦虑深层绑定场景需求
“这不是饮料,是当代人的精神安慰剂”。
超级植物茶的爆发绝非偶然。从需求端来看,它是Z世代将“成分党”思维移植到高频茶饮消费,追随“轻养生”新型社交货币的具体行动。在这个行动中,超级植物茶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传统奶茶的“健康代餐”。
从消费需求端看超级植物茶的爆火,它的本质事实上是市场对消费者“健康赎罪券”的精准贩卖,它和当代年轻人的“朋克养生”态度不谋而合——不以委屈自我为前提,追求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图源:AI作图
把超级植物茶沉浸在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中,无论是日常的“刮油”、“美颜”追求,还是特殊情境下的“深夜加班”、“熬夜追求”、“火锅聚餐”等,一杯“意有所指”的超级植物茶似乎总能精准切中年轻人的需求点和焦虑点。
将常态化健康焦虑转化为即时消费冲动,超级植物茶的火爆顺理成章。
体现在流量端,社交平台上搜索超级植物茶, “纤体”、“美颜”、“刮油”、“清爽”、“白月光”等关键词就会扑面而来。这些关键词,其实正是超级植物茶推动“靶向营销”的手法。
让产品深度绑定饮用场景,超级植物茶很懂如何在信息超级碎片化的时代直击消费者的内心。它通过“成分”的天然背书,直接锚定年轻人的重口味吃喝、熬夜等“罪恶感”场景,并对这些场景所带来的“伤害”进行“即时对冲”和“象征性修复”。这是一种明晃晃的消费心理“暗示”!
图源:茶百道官微
暗示之下,即便很多年轻人并不理解营养元素的实际作用机理,甚至理性思考之下也并不认同饮品能带来多大的正向效果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积极选择那些“看起来就更健康”的产品。
精准锁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需求,又以产品标签和场景需求深层绑定,由此可见,超级植物茶爆火是针对健康焦虑的靶向营销。
而超级植物茶的产品创新逻辑则是原料维度的差异化解决方案,它通过原料成本的认知科普,构建了又一条健康的信任链条。在科学背书和消费主义的合谋下,健康焦虑被加工成了可标准化生产的快消品。
图源:喜茶官微
而在餐饮业,可标准化往往也意味着易复制。当各大品牌一窝蜂似的上线“羽衣甘蓝”,超级植物茶正陷入“原料雷同、故事趋同”的怪圈。在这种背景下,超级植物茶在“成分表”之外,还能打出怎样的王牌?
02、地域密码、原料溯源……超级植物茶还有哪些新故事
超级植物茶火爆,原材料开始紧俏。
就在近日#又贵又难吃的羽衣甘蓝被疯抢#、#羽衣甘蓝从8毛一斤涨到3.5元#两大话题在微博等多个平台上引发热议。关于超级植物茶的竞争,终于从“成分表”蔓延到了“供应链”。那么,超级植物茶的供应链之战打到了哪个阶段?
图源:微博话题
1、解锁“地域密码”:从地域背书到共建地域原料数据库
喜茶公开信息显示,至2024年底的半年时间里,喜茶门店对新鲜羽衣甘蓝的使用量超560吨,红菜头、苦瓜的使用量均超过200吨。
在媒体报道中,陡升的采购量和被自己“带飞”的价格让喜茶也饱受困扰。在采购人员看来,他们不仅要及时转换方向从满世界追着水果跑换成到处“挖菜”,还要面对羽衣甘蓝这样的“小众蔬菜”和“采购量激增”之间的冲突。显然,超级植物茶背后,需要有超级供应链支撑!
继“成本表”后,超级植物茶的供应链暗战打响。
喜茶在推出其红菜头美颜*瓶的时候,特别强调选用的是产自江苏徐州的优质红菜头,产地优势决定了原材料的更清甜的风韵和丰满的水分,也决定了其在博主“大测评”中细微的口感优势。
图源:喜茶官微
在这场“吃草”运动快速行动起来的还有供应链企业。来自这些“食材侦探”的战略布局或许更能反映超级植物茶整条产业链的变化。
深耕饮品全产业链的上海广禧致力于将“地域超级成分”拉进自己的风味实验室。在2024年底举行的HOTELE深圳展上,上海广禧在羽衣甘蓝、青瓜、苦瓜等热门超级食材之外,还特别展出了潮汕老香黄、青藏高原青稞、南非白柚等地域特色食材。
图源:《饮品报》拍摄
把产地标签做成信任资产,同时和饮品品牌一起从供应链维度共建差异化壁垒,是上海广禧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发展方向。
从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到强化超级食材品质,再到发掘地域食材,供应链正在为超级植物茶开辟打造差异化壁垒的新通道。
2、原料溯源:从“产地故事”到“生产可视化”
关于饮品的供应链故事,喜茶还给出了另外一个版本——“生产可视化”。
就在日前,《饮品报》记者受邀参加了喜茶源牧3.8牛乳溯源之旅,特别参观了喜茶位于河北省正定县的纯净工厂和纯净牧场,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关于“让奶茶回归本源和健康”的深度探讨。
图源:《饮品报》拍摄
戴着防尘帽走进车间,近距离感受奶牛的生长环境,媒体和公众一起开启了一场“沉浸式质检”。透明化的供应链,让喜茶的“四真七零”标准有了更具象化的落点(四真:真奶、真果、真糖、真茶;七零:零奶精、零植脂末、零香精、零果葡萄浆、零速溶茶粉、零氢化植物油、零反式脂肪酸)。
透过以上动作,超级植物茶在供应链层面的竞争方向逐渐清晰:以地域特色原料和生产链路透明化为主要切入点,从文化和品质两大维度着力构建差异化竞争的“新引擎”。
03、破圈、破局……超级植物茶的路在何方?
从上海广禧的“地域原料数据库”到喜茶的“透明生产线”,这场由供应链发起的革命正在催生更深刻的行业变局:超级植物茶的战争,已从成分表升级为全产业链工程。从原料到心智占领,品牌围绕超级植物茶展开全面竞争。
图源:AI作图
1、从功能卖点到文化符号:加速抢夺超级植物茶的心智占位
当消费者举起奶茶杯拍照时,他们传播的不只是健康营养参数,更是品牌的创新力。超级植物茶引发的连锁反应显而易见,投射到具体品牌身上,喜茶更具代表性。
当新茶饮品牌集体陷入水果大战的同质化竞争时,喜茶凭借超级植物茶系列打造了品牌的又一个爆品体系。可以说,超级植物茶系列的长尾效应重塑了喜茶的品牌基因。这种转变,让喜茶在“多肉葡萄”、“芝芝莓莓”之外,找到了又一个可以支撑品牌长线增长的资产。这得益于喜茶在超级植物茶的卡位战中抢得了先机。
以喜茶为代表,实现超级植物茶在消费心智层面的植入,继而让超级植物茶的心智占位沉淀成品牌资产,超级植物茶在这条链路上还有很大想象空间。
2、从“供应链实力”到“沟通软实力”:用户教育的暗线战争
喜茶的“透明工厂溯源”行动可以视为其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沟通素材的动作,这种“可视化教育”策略,巧妙地将枯燥的食品安全指标转化为具有传播力的场景故事。
延伸到对超级植物茶营销策略的观察:喜茶羽衣纤体瓶的“前身”,是去年巴黎奥运期间其联合安踏冠军推出的“夺冠纤体瓶”;在沪上阿姨和《人鱼陷落》IP联名的主推产品中,其超级植物茶产品羽衣纤体瓶占据C位……这些高频次、大手笔的营销动作折射出各大品牌对超级植物茶寄予厚望。
如果说供应链是品牌展现硬实力的表现,这场以营销为主要手段的用户教育则展现出品牌的软实力。这种软实力决定了品牌能否将产品价值高效转化为认知资产,在消费者决策链中建立不可替代的护城河。
当羽衣甘蓝从西餐摆盘的装饰品变身茶饮顶流,当红菜头的汁液成为都市丽人的“肌肤盔甲”,这场以植物为名的狂欢,既投射出Z世代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想象,也反映出新茶饮创新与用户真实需求之间丰富的想象空间。
从供应链的产地争夺到用户教育的心智深耕,超级植物茶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深刻裂变。头部品牌用透明工厂和地域密码构建品质护城河,用知识服务和场景渗透重塑消费认知。这些探索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:在新茶饮的下半场,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再局限于原料表的排列组合,而在于能否建立"硬实力+软沟通"的双轮驱动体系——前者保证产品的物理价值稳定性,后者确保品牌的意义流动性。
免责声明:1.饮品报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饮品报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饮品报www.yinpinbao.cn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饮品报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yesreal或QQ1592055865。4.饮品报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扫码关注饮品报微信号